秋雨敲打着智库档案室的玻璃窗。罗弘用陈浩的军刀撬开最后一个保险柜,霉味扑面而来。柜子里静静躺着十七份体检报告,每份右上角都印着相同的红色字母——Q。
"1993年9月1日..."她念出第一页的日期,突然哽住。这是她入学体检的日子,血型栏被红笔圈出,旁边标注:【心脏匹配度92%】。
身后传来脚步声。董琦的白衬衫被雨淋得半透,手里捏着湿漉漉的档案袋:"卫生局副局长没挺过来。临终前,他妻子给了我这个。"
袋子里是份器官移植预约单,患者姓名栏写着某位现任高官的名字,而供体编号正1993Q17——罗弘的童年编号。
儿童医院的游乐区,罗敏正陪小女孩搭积木。
"检察官阿姨,"孩子突然举起红色积木,"为什么血是这个颜色?"
积木底部刻着极小的"Q3"。罗敏的琥珀色瞳孔骤然收缩——这是当年福利院的玩具编号系统,而她自己的档案显示,她是Q3。
手机震动,陈浩发来照片:某位退休高官的孙子正在国外接受心脏移植,手术日期是二十年前的今天。
暴雨夜的法治智库,四人围坐在投影仪前。十七个名字在墙上排成血红的长队,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器官数据和"受益人"信息。
"我们四个能活下来,"陈浩的军刀插在会议桌中央,"是因为罗爸爸偷换了体检报告。"
投影切换到一段尘封的监控:年轻的罗建国深夜潜入档案室,将四份标红的档案替换成普通孩子的资料。而真正的"优质供体"报告,被他藏进了银杏树下的铁盒。
董琦突然冷笑:"难怪王岭非要拆那棵树。"
翌日清晨,罗弘径直闯入长风资本的董事会。
"我要见你们真正的老板。"她将十七份档案拍在桌上,"告诉他,银杏树下的东西在我手里。"
会议室暗门滑开,轮椅上的老人缓缓现身——正是那位接受过心脏移植的前高官。他脖颈处的疤痕形状,与陈浩后腰的"q"字伤疤一模一样。
"罗小姐,"老人的呼吸机发出规律的嘶鸣,"你父亲当年偷走的不只是档案..."
他推来一张泛黄的照片:四个孩子在海边堆沙堡,远处礁石上站着举相机的罗建国——而他手腕上,戴着与陈浩同款的军用腕表。
秋阳穿过银杏叶的间隙,在福利院旧址投下斑驳光影。罗弘抚摸着树干上的刻痕——那是四个孩子量身高时刻的横线,最上方歪歪扭扭刻着【我们会长大】。
"现在怎么办?"董琦踢着落叶,"这些证据足以撼动半个京城的权贵。"
陈浩突然举起军刀,刀尖反射的阳光正好照在树洞深处。那里嵌着枚生锈的徽章,背面刻着罗建国最后的留言:
【当你们找到这个,就证明已经足够强大】
罗敏的手机突然响起。最高检检察长亲自来电:"罗检察官,关于你提交的器官贩卖案,最高院决定..."
小女孩突然拽了拽罗敏的衣角,举起刚捡的银杏叶:"这个像不像海浪徽章?"
金色的叶子在阳光下通透发亮,叶脉的纹路与罗弘颈间的银饰完美重合。
最高法院的银杏叶开始泛黄。罗敏站在原告席,将海浪徽章郑重别在检察官制服上。阳光透过穹顶玻璃,在徽章表面折射出细碎的金光,仿佛有海浪在其中流动。
"庭上,这是1993年福利院的体检原始记录。"她按下遥控器,全息投影显示出十七份标红档案,"每份档案都被人为篡改过,而篡改者..."
投影切换,年轻的罗建国出现在画面中,他正将四份档案藏入福利院地板夹层。这段二十多年前的监控录像,是陈浩在拆除旧福利院时偶然发现的。
被告席上的前高官突然剧烈咳嗽,呼吸面罩蒙上一层白雾。他的律师团手忙脚乱地递上药瓶,却被罗弘拦住:"李局长生前说过,他每天都要吃这种'维生素'。"
药瓶检测报告显示,里面装的是延缓器官排异的免疫抑制剂。
海星中心的露台茶歇时间,罗弘和董琦正在翻看陈浩从福利院地下室抢救出来的铁盒。
"这个笔迹..."董琦突然僵住,指着一张泛黄的纸条,"是我母亲写的。"
纸条上只有寥寥数字:【孩子们,逃。1993.9.1】——正是他们四个被罗建国调换档案的那天。
陈浩默默递过军刀,刀柄暗格中藏着一张照片:四个年轻的研究员站在实验室门口,其中就有董琦的母亲和罗弘的父亲。他们胸前都别着海浪形状的徽章。
"所以从一开始,我们就被自己父母保护着?"罗弘的声音有些发抖。
秋风吹落一片银杏叶,正好盖住照片上那个被红笔圈出的日期:1993年8月31日——大人们行动的前夜。
儿童医院的康复花园,小女孩正在银杏树下画画。罗敏蹲下身,发现画上是四个大人牵着四个孩子。
"这是陈叔叔、董叔叔..."小女孩指着画上人物,最后点到两个穿制服的女人,"这是检察官阿姨和律师阿姨。"
画纸一角,歪歪扭扭写着标题:《我们一家人》。
罗敏的琥珀色瞳孔微微湿润。她想起昨天庭审结束时,大法官那句意味深长的结语:"正义可能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"
法治智库的年终酒会上,陈浩罕见地穿上正装。他的军刀被做成雕塑放在入口处,刀柄上刻着四个孩子的编号。
"下一步打算?"董琦递来香槟,无名指上的戒痕已经消失。
陈浩望向露台——罗弘正被记者们围着采访,海浪徽章在聚光灯下熠熠生辉。他嘴角微扬:"听说海星中心要在全国建分院?"
"是啊,"罗敏不知何时站在身旁,检察官徽章换成了新的设计——海浪环绕着一棵银杏树,"第一站就选在当年那个第七实验室旧址。"
夜风送来悠扬的小提琴声。四人站在落地窗前,玻璃倒映出他们的身影,与墙上那张童年合照渐渐重合。
初雪降临的清晨,罗弘独自来到福利院旧址。银杏树下立着新刻的纪念碑,上面镌刻着十七个名字。
她摘下海浪徽章,轻轻放在碑前。金属与石头相触的瞬间,晨光穿透云层,为雪地镀上金色。
远处,三个熟悉的身影正踏雪而来。陈浩手里拿着热豆浆,董琦抱着档案盒,罗敏牵着蹦蹦跳跳的小女孩。
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,蜿蜒如海浪,又似无限符号。
[全文终]